圖片新聞
6月20日,“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辦公室”揭牌儀式暨工作推進會在武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舉行。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科技與合作處處長劉成付,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閻忠寧、副局長任憲友,武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魏紅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殷戰、副所長胡煒,水生所研究員、武漢市駐點工作組負責人吳振斌以及水生所科研處負責人、相關科研人員,武漢市駐點工作組參加單位武漢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武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等單位主管領導和專家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胡煒副所長主持。劉成付處長、閻忠寧局長、任憲友副局長、殷戰副所長(主持工作)、吳振斌研究員、魏紅明院長共同為“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辦公室”揭牌。
殷戰副所長(主持工作)致歡迎辭,并傳達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領導小組組長李干杰在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啟動會(武漢)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任憲友副局長介紹了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最新工作需求與目標,如梁子湖(武漢水域)水環境治理、長江(武漢段)生態安全風險防范、水環境質量遙感監測、湖泊水生態修復技術、城市面源污染防控等。吳振斌研究員詳細介紹了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背景和意義、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工作內容、工作進展和工作計劃,傳達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培訓班指示。武漢市駐點工作組各參加單位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單位在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方面的特色和優勢,討論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實施方案,并提出了協調市政府各部門和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整合挖掘梳理現有海量數據資料、總結武漢市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經驗和教訓等建議。
閻忠寧局長從政治意義、社會影響和科技支撐的角度,強調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基礎性、創新性和開放性,提出了工作簡報、例行會議等工作形式,希望武漢市走出新模式、產出新成果,走在長江流域58個駐點城市前列。
劉成付處長在講話中強調武漢作為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的交匯處,長江“黃金水道”的重要交通樞紐,其城市水體污染治理以及長江武漢段保護工作在整個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中意義重大;強調提高政治站位,按照既定目標與任務持續推進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提出加強國家水專項等已有工作成果的推介轉化。
基于本次會議精神,武漢市駐點工作組將入駐設在市環科院的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辦公室,深入現場調研和問題梳理;加強溝通交流,緊密結合地方實際需求,完善工作實施方案,細化任務分解,為武漢市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攻堅戰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會議現場
揭牌儀式
胡煒副所長主持會議
殷戰副所長(主持工作)致歡迎辭
劉成付處長講話
閻忠寧局長講話
任憲友副局長講話
吳振斌研究員介紹武漢市駐點跟蹤研究工作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