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長江日報訊(記者陳潔 通訊員王以豪 余文珠)7月16日,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漢簽署新一輪科技合作協議。雙方表示,以湖北省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為重點,開展廣范圍、多形式、深層次的全面科技合作,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
據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于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離不開硬核科學技術,中國科學院作為我國智力資源最為集中的最高學術機構,充分發揮智力資源優勢,將為創建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有力支持。
建設中科院東湖科學中心,包括抗病毒疫苗藥物研發中心等
中科院表示,雙方將共建一批重大園區和平臺。
中科院介紹,將在光谷·科學島布局建設中科院東湖科學中心,包括作物表型組學研究(神農)設施、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地下空間工程科學創新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學院等創新單元和抗病毒疫苗藥物研發中心、云湖平臺-湖泊復合生態研究模擬器等創新平臺。
記者從武漢市科技局了解到,中科院東湖科學中心建成后,將在作物基因表型組學、精密原子與精密分子、巖土力學、生物安全和湖泊生態學等科研領域產出一批世界領先的重大創新成果;在種子快速培育、定位導航授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芯片研發等應用領域產出一批解決國家發展“卡脖子”難題的核心關鍵技術;在種業、精密測量、現代計算、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回收利用和生物安全疫苗藥物等產業領域培育和帶動一批百億戰略新興產業集群。打造高端科技資源的聚集區,發揮示范、引領和聚集作用,支撐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建成輻射中部地區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創新示范區,成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支點。
加快建設小洪山科學城,共同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據悉,中科院還將加快建設小洪山科學城,持續推進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鄭店園區、中科院水生所梁子湖武漢現代生態漁業研發基地、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光谷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等高水平研發基地(園區)建設。
中科院表示,將支持湖北省在相關領域加快建設湖北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與湖北省共同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