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方面各有優劣,發展程度不同,我們對此做了具體分析研究。這可以為‘一帶一路’國家的具體合作提供依據?!痹?月11日中科院戰略咨詢研究院舉行的“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上,院長潘教峰介紹了他們的相關研究。
這項研究根據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項發展目標,針對“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建議。潘教峰說,“一帶一路”國家資源稟賦、地理區位、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的不同,決定了其發展特色的差異,但經濟、社會、生態等系統的關聯性將該地區和全球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促進“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
研討會上,秦大河、孫九林、姚檀棟院士分別從氣候變化、生態環境、泛第三極環境科學計劃等方面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建議。
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所副所長薛強說,在吉爾吉斯斯坦塔爾德布拉克左岸金礦,氰化尾礦填埋庫與浮選尾礦庫發生滲漏,導致環境污染。去年,我們所采用自主研發的固廢填埋場溫納—偶極滲漏探測技術,探測了庫區15萬平方米,精確定位了全部滲漏破損處。經過修復,目前該礦已恢復生產。今后我們將在垃圾處置、污泥和尾礦資源化等多個領域進一步合作,為打造綠色“一帶一路”作出貢獻。
?。ㄔd于《科技日報》 2017-05-12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