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
國內外現有深基坑支護形式種類繁多,但是針對性不強、功能單一,不能適應復雜地質條件和環境,在突發險情時,大多采用被動處置措施,尚未形成有針對性的突發險情處置修復技術。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針對復雜環境下深基坑的特點,武漢巖土所邊坡工程組陳從新研究團隊開展了新型支護設施和險情監測預警技術的研究,取得兩項創新性研究成果。
一、研發了一種人字形排樁新型支護結構。該結構由直立樁、斜樁、冠梁、腰梁和止水帷幕組成(圖1~2)。直立樁擋土,斜樁限制基坑水平位移和減小直立樁最大彎矩,冠梁提高支護結構的剛度和整體性,腰梁連接直立樁和傾斜樁并將直立樁的荷載傳遞給傾斜樁,止水帷幕用于基坑止水。人字形排樁支護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受力合理、穩定性好等優點,能解決受環境影響不能設施外錨、寬大基坑內撐成本高且容易整體失穩的深基坑支護技術難題。
圖1人字形排樁支護結構形式圖:(a)剖面圖;(b)斜視圖
圖2人字形排樁支護結構作用機理模型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
二、研制了一套基于光纖溫度傳感的地連墻接縫滲漏檢測監測新裝置。該裝置由檢測管、光纖測溫系統、加熱系統組成(圖3~4)。檢測管布置在槽段接縫處,用于固定和保護加熱帶和光纖光柵,并起到傳遞熱量的作用;光纖測溫系統由光纖解調儀、光纖溫度傳感器、檢測管組成,用于測量地連墻接縫處的溫度分布及變化;加熱系統由溫度控制器、加熱帶組成,通電加熱使檢測管達到穩定的溫度與滲漏水之間形成明顯的溫差,提高測溫系統的敏感性。新裝置自上而下連續檢測、監測地下連續墻接縫的漏點分布,克服了傳統方法點狀布置造成的漏檢、漏報險情問題,實現了地下連續墻接縫滲漏的快速準確識別。
圖3基于光纖溫度傳感的地連墻接縫滲漏檢測監測新裝置結構組成
圖4基于光纖溫度傳感的地連墻接縫滲漏檢測監測新裝置工程樣機
上述研究成果分別在漢口北金融港建筑基坑和呼和浩特金盛路地下道路工程深基坑得到應用,并在地下空間和監測領域國際知名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和Measurement發表了高質量學術論文。研究工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特殊地質條件下高邊坡深基坑新型支護設施和險情修復技術及應用示范(2017YFC0805307)”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tust.2020.103331
https://doi.org/10.1016/j.measurement.2022.11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