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研進展

科研進展

武漢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在候鳥禽流感病毒生態特征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發表日期:2021-04-23來源:武漢病毒研究所放大 縮小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陳建軍研究員、劉翟研究員團隊在長江流域越冬候鳥禽流感病毒生態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以“Ecology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migratory birds wintering within the Yangtze River wetlands”為題發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

      禽流感病毒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嚴重危害家禽養殖業,甚至威脅人類健康。相關科學問題如病毒在自然宿主中的遺傳演化規律、鳥類遷徙過程中病毒跨境傳播的熱點區域及關鍵要素,以及病毒從候鳥/家禽界面雙向溢出形成條件及爆發風險等缺少長期研究。

    我國幅員遼闊,被多條候鳥遷徙路線覆蓋。每年有大量候鳥在我國越冬、繁殖和過境,候鳥的集中出現增加了禽流感傳播和流行的風險。在我國重點區域開展候鳥禽流感病毒監測,將有助于掌握病毒在候鳥中的流行特征與遺傳變異規律,提升我國預警和疫情防控水平。

     自2013年以來,武漢病毒所研究團隊與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武漢市蔡甸區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湖北洪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合作,對長江流域越冬候鳥中的禽流感病毒進行了長期監測。

    2013-2017年間,該團隊在長江流域重要越冬濕地采集8000多份樣本,并從中分離出122株禽流感病毒。對這些毒株的分析表明,長江流域越冬候鳥中禽流感病毒多樣性豐富,期間共監測到8種HA和8種NA亞型,以及18種HA-NA亞型組合的禽流感病毒(圖1)。

圖1. 2013-2017年長江流域越冬候鳥禽流感病毒亞型多樣性

     對其中108株病毒全基因組的分析表明,越冬地禽流感病毒基因組具有復雜的多樣性。該團隊發現其中部分片段連續多個越冬季持續流行于候鳥中(圖2)。

圖2. 2013-2017年長江流域越冬候鳥禽流感病毒基因組多樣性

     進化分析表明越冬候鳥病毒的一些基因片段與北美野鳥流行毒株高度相近,禽流感病毒基因片段在多個區域之間發生擴散進一步得到統計學支持(圖3)。該結果表明,雖然有地理間隔,禽流感病毒實現跨洲傳播的風險仍然存在。

圖3. 禽流感病毒基因片段跨區域擴散 

     此外,該團隊監測到家禽中流行的高致病H5和低致病H9禽流感病毒跨越家禽/候鳥界面傳播至越冬候鳥中(圖4),表明越冬濕地及周邊區域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實現跨界傳播的熱點區域。雖然在監測期間未發生疫情,然而家禽毒株輸入候鳥后,有隨候鳥遷徙并擴散至其他區域的風險。

 

圖4. 禽流感病毒跨越家禽/野鳥界面傳播    

     通過長達4年的禽流感病毒監測,研究揭示了長江流域越冬候鳥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生態特征,研究結果進一步凸顯出長江流域越冬候鳥可能在禽流感病毒生態分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該研究成果將為禽流感新毒株的突現提供早期預警。

    武漢病毒所在讀博士生王德誠、已畢業博士李明新和研究生熊超超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陳建軍研究員、劉翟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王漢中研究員為本研究做出特別貢獻。該研究得到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武漢市蔡甸區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洪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中國科學院流感研究與預警中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81961138013, 31570026, 31970174, 31970548和32061123001)、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2013FY113500)、傳染病重大專項(2017ZX10103005-005)等課題資助。

     武漢病毒研究所陳建軍研究員團隊長期從事流感及呼吸道病毒流行規律和生態分布研究,同時也致力于新型通用疫苗研發。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含共同)在Cell Host Microbe、Emerg Infect Dis、Small、Emerg Microbes Infect、J Infect、Sci Rep、Antiviral Res和J Gen Virol等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30余篇?,F主持有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科研課題。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1002425

附件:
99精品综合加勒比在线观|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