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研進展

科研進展

武漢病毒所/國家病毒資源庫等在SARS-CoV-2感染誘導的持續性體液免疫應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發表日期:2021-04-23來源:武漢病毒研究所放大 縮小

     目前對導致COVID-19(2019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SARS-CoV-2病毒仍有許多科學問題亟待解決,其中COVID-19患者感染后體內抗體水平呈現怎樣的長期、動態變化趨勢,以及這種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能否提供長期保護性免疫等問題尤為引人注目。開展上述問題研究,對疫苗的研發與評估,以及對公共衛生策略的制定都至關重要。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國家病毒資源庫鄧菲課題組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鄭昕課題組合作攻關,研究SARS-CoV-2感染的恢復期患者血漿抗體的抗體應答和中和活性的長期變化趨勢,并揭示了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可為人體提供長期免疫保護。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論文題為“SARS-CoV-2 infection induces sustaine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in convalescent patient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新冠病毒的感染可以誘導恢復期患者持續的體液免疫應答)。

    該研究通過定量分析SARS-CoV-2核衣殼蛋白(N)和刺突蛋白(S)的抗體IgG和IgM,以及疾病暴發后6個月內349名患者血漿的中和抗體水平,發現血漿中的IgM-S和IgG-N的陽性率和抗體水平迅速增加,在發病后2-3周,血漿抗體IgM-S/N和IgG-S/N達到高水平。分析顯示,抗體水平的高低與病毒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呈顯著相關,并且IgG-S的滴度與中和能力密切相關。盡管大多數患者發病12周后都無法檢測到特異的IgM-S/N,但IgG-S /N滴度處于中間收縮階段,相對于6個月的觀察期,抗體始終穩定在較高水平。在較晚的時間點,結合和中和SARS-CoV-2特異性抗體的陽性率仍大于70%。同時,研究指出SARS-CoV-2特異性抗體反應與針對許多其他誘導人類免疫的病毒的反應非常相似,均能夠產生長達數月至數年的保護性免疫效果。研究表明,在有癥狀的COVID-19的康復患者中存在著持續的體液免疫。

     此項研究結果為評估COVID-19患者的體液免疫的發作和持續時間提供了實驗基礎,并有望為臨床藥物和疫苗的開發以及社會經濟緩解策略的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吳珺、梁博云、陳春榮、王華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漢病毒所鄧菲研究員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鄭昕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武漢市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項目、中央基本科研業務經費、埃森文化基金會和德國社會科學基金會等大力支持。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2034-1

 

N蛋白特異性IgG與S蛋白特異性Ig G抗體應答水平對預測COVID-19患者的中和抗體水平具有差異性

附件:
99精品综合加勒比在线观|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