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要聞
這次新冠疫情是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正式運行以來的一次“大考”,能在短時間內向國家和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是實驗室安全穩定運行能力、生物資源保藏能力、科研支撐服務能力、公共衛生應急反應能力和服務國家生物安全戰略能力的體現。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不負眾望,在病原鑒定、快速檢測、抗病毒藥物篩選、動物模型建立、血清中和抗體評價、疫苗研制、新型消毒劑研制等方面充分發揮了戰略服務和科技支撐作用。這其中,離不開科研支撐團隊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自接到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關任務以來,科研支撐團隊連續三個多月“超長在線”,默默堅守在崗位上,盡職盡責、廢寢忘食地做好本職工作,嚴謹細致地開展每一項科研活動,確??蒲许椖宽樌_展,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撐。他們每一個人都飽含著戰斗的激情和對科研的熱愛,舍小家、顧大家,勇敢無畏地奔赴戰場,他們中有的毅然退掉回家的車票,決定留在實驗室;有的還是新手媽媽,第一次和小孩長時間分開;有的家人是醫務工作者,他和家人們在不同的前線,并肩戰斗;有的已經身在外地,仍選擇“逆行”武漢......
“初心使命答考卷,疾風方知勁草力”——吳佳
“這場疫情讓我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笨蒲兄螆F隊負責人吳佳笑著說,“活了大半輩子的我,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也穿上了尿不濕,這個經歷真是復雜又難忘?!蹦赀^半百的吳佳帶領著團隊成員在實驗活動資格申報、消毒劑研制、實驗動物準備、人員培訓及生物安全指導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疫情未息,腳步不止”——姚艷豐
三個多月的日夜作戰后,姚艷豐博士看著比年前消瘦了不少。他在項目負責人的帶領下,和團隊成員一起成功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恒河猴感染模型,為進一步研究病原特性、致病機理、傳播途徑、藥物和疫苗評價等搭建了關鍵的技術平臺和研究基礎。但每每提起女兒,他都有些內疚,因為陪伴女兒的時間少之又少。女兒每晚都會問媽媽“明天爸爸可以在家陪我嗎?”姚艷豐跟女兒承諾,等疫情結束,一定好好陪她。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團隊的力量卻不可估量。姚艷豐和團隊里的每個人都在努力地發光發熱?!爸灰咔椴唤Y束,我們就不會停歇?!币ζG豐堅定地說。
“眾人同心,其利斷金”——高歌
2019年下半年高歌剛結婚,今年是他新婚后的第一個新年,原本計劃著回老家過春節。接到科技攻關任務后,他毅然退掉了車票,選擇留守武漢。家人無條件的支持是他不斷前行的動力。動物模型工作作為評價滅活疫苗不可缺少的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實驗室里,高歌參與了恒河猴動物模型建立和涉及恒河猴的所有相關實驗活動。他說:“能夠親自參與到這次戰‘疫’中來,是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雖然作為個人的我很渺小,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苦再累都不怕,只因抗疫路上大家攜手并進?!?/font>
“小身板,也能迸發出大能量”——彭云
“媽媽,你和爸爸什么時候來接我呀?”看著微信里孩子的視頻,彭云眼眶有些濕潤。接到科研任務后,彭云和愛人就把兩歲多的女兒送回了老家。一晃三個多月過去了,這是她離開孩子最長的一次?!懊恳淮蔚膶嶒灦枷袷且淮巍壌蚬帧?。很慶幸,我能為動物模型的建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迸碓茦泛呛堑卣f。三個多月的動物模型建立,讓她豐富了對新冠肺炎病因學和病理學的認知。彭云身材瘦小,卻始終表現得堅韌、無畏,作為90后的她在關鍵時刻毫不退縮,義無反顧地用小小的身板扛起一份值得榮耀的責任。
“巾幗不讓須眉,紅顏更勝兒郎”——黃弋
黃弋博士素有實驗室“鐵娘子”之稱,如同一只上緊發條的鐘擺,一刻不停地為科研奔波忙碌。她真心享受科研的過程,從事科學研究就是她認為最快樂的事情。在這次抗疫戰中,她承擔了消毒劑消殺效果的測評工作,并積極參與研究所的應急檢測任務。自2006年進入病毒所工作以來,黃弋一直兢兢業業,以真刀真槍的實戰和摸爬滾打的精神奠定了堅實的科研基礎。她是武漢P4實驗室首批獲得紅色上崗資格證書的科研人員之一。
“與病毒抗爭,與時間賽跑”——張化俊
張化俊博士2019年下半年剛從海外學習兩年回國,本來計劃著春節好好陪陪家人。但疫情的發生讓人措手不及,他深知任務的緊迫和重要性,克服諸多困難,積極投身到一次次應急科研任務中。實驗的需要,他常常工作至凌晨,經常直接趴在桌上就睡了,“科研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激情的事情。雖然很辛苦,但我們是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笨焖傺兄瞥鲆呙缡强刂埔咔榈年P鍵一環,按照疫苗研制工藝和生產要求,張化俊與團隊成員完成了新冠病毒疫苗生產毒株的純化,并建立了病毒大規模培養、滅活、濃縮、純化等生產工藝,隨后篩選了滅活疫苗制劑配方。4月12日,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這是全球首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不負韶華,助力抗疫一線”——彭誠
那段時間疫情形勢嚴峻,彭誠的父母和妻子都一直在醫院工作。不能像臨床醫護人員一樣奔赴最前線,彭誠決定駐守在科研一線默默地竭盡所能?!霸谶@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給了我奮進的力量。作為科研人員,我要用我的專業知識,用我的堅韌向病毒宣戰!”三個多月以來,彭誠很少回家,與團隊成員一起全力以赴,潛心研制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科研一線也是戰場,疫苗是我們對付病毒的最終戰略武器?!蓖瑫r他還參與了血清中和抗體評價項目,為臨床救治提供有力支持。
“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高曉霄
接到科研攻關任務的時候,高曉霄博士剛剛到達山西老家,準備和家人一起過新年。沒有半點猶豫,她立即訂購機票,“逆行”回武漢。1月23日武漢已全面封城,她在同事的幫助下改簽了最早的航班,凌晨四點鐘出發,由父母和同事分頭驅車接送,終于輾轉回到武漢?!盎貑挝坏穆飞?,車很少,武漢從未有過的冷清,很心酸,但也激發了我的斗志。我要與團隊一起,勠力同心,打贏這場疫情戰,找回武漢昔日的煙火?!币换氐窖芯克?,她就馬不停蹄地投身到實驗室,與同事一起開展疫苗研制的相關工作。同為90后的高曉霄,在國家遭遇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彰顯責任與擔當。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響亮的口號,只有被汗水浸濕的防護服,一雙雙被汗水泡腫的雙手,還有臉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科研支撐團隊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也沒有流光溢彩的感動瞬間。但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一直奮戰在實驗室,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初心、不忘使命,鑄就不凡,在磨礪中見精神,在考驗中顯能力。
“疫情不結束,戰斗不停止”——這支疫情突擊隊一直在路上......